您现在的位置: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>> 校园内外>> 新闻动态>>正文内容

《掌上芭蕾》玩的就是心跳 观众看了还想看

  一个身材纤细的女子,在男演员手掌中跳起优美的芭蕾,腾空、翻转,再稳稳落入掌中……伴随演员每一个惊险的动作,现场观众发出一阵阵惊叹——这是昨日成都文艺双年展主题舞台上,杂技《掌上芭蕾》表演时的一幕。昨日双年展上,《锦城艺苗》专场主题演出赢得观众热力追捧。“再来一次哦!简直不过瘾,我们还想看!”在台下与观众意犹未尽的齐声呼唤中,《掌上芭蕾》等节目再次返场演出,现场高潮不断。

  看神奇

  《掌上芭蕾》玩的就是心跳

  汉代赵飞燕“身轻若燕,能做掌上舞”这种叫人将信将疑的描述,在昨日杂技《掌上芭蕾》完美再现。外形纤巧的芭蕾公主和俊朗的芭蕾王子一同登台,“不是说是杂技节目,怎么是芭蕾舞表演啊?”观众正纳闷,只见芭蕾公主轻踮脚尖,纵身跃起,王子顺势抬手接住她,公主居然单脚站在王子手掌上。音乐响起,公主开始了精灵般的舞蹈:她竟在王子手掌、双肩和头顶跳起了芭蕾舞。随后,王子将公主抛起,公主腾空翻转,最后直立于王子手中……

  “啊!太惊险刺激了。”王子与公主完美无瑕的配合,令观众瞠目结舌,惊呼声、掌声雷动。有意思的是,看到惊险处,胆小的观众用手遮住眼睛,但抵不住精彩表演的诱惑,又从指头缝中观看。据现场负责人介绍,《掌上芭蕾》演员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杂技演员,不仅要求外形可人,演员的身高和体重也有着严格要求。芭蕾公主的身高只有1.4米左右,体重只有40公斤重。

  昨日上演的杂技《功夫熊猫》也赢得众多掌声,演员装扮的熊猫在台上摸打滚爬,惟妙惟肖。“看,那熊猫还能动眼睛、伸舌头!”台下一位眼尖的孩子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惊呼。原来,这“熊猫”身体内“机关重重”,通过演员们的操作,熊猫可以像真熊猫一样动眼睛、伸舌头。据悉,这个节目还申请了国家专利。

  雕蛋就像是走钢丝

  薄薄的蛋壳上不仅能雕花,还能镂空雕刻出李小龙的头像——这可不是天方夜谭。在蔡忠贵的蛋壳雕刻展柜前,观众见识了这种绝活。鸡蛋壳这么薄,在雕刻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?面对观众提问,正在给大家展示自己镂空蛋雕刻作品的蔡忠贵坦言:“蛋雕就像走钢丝,每时每刻都如履薄冰,作品也只有两种,一种是0分,一种100分。”他伸出手,拿着一个镂空雕花蛋壳,进一步解释说,如果说平面蛋雕难在构图和线条,那么立体蛋雕更难在平衡和受力点掌握,因为鸡蛋壳很脆弱,如果随便在上面打洞很易破碎,所以他还要应用物理学知识,在达到平衡的一些受力点上用电钻切割和打洞。

  “介绍了这么多不如秀一把,让我们见识见识!”在观众强烈要求下,蔡忠贵取出一个普通的鸡蛋壳,拿着美工刀就开干了。只见他左手稳稳握住蛋壳,右手的美工刀快速在蛋壳上飞舞,哗哗哗……蛋壳屑不断落下,几分钟后,一个头像的轮廓就出来了。“太厉害了!”现场观众连连称奇。

  看绝活

  闭关10年 学会制作72顶半川剧戏帽

  在成都文艺双年展民间工艺品展区内,陈古福的川剧戏帽格外显眼。这位年近6旬的老人制作川剧戏帽已10多年。说起与川剧戏帽的制作技巧和与川剧戏帽的故事,陈古福的龙门阵摆不完,他说,“我闭关10年,才终于学会了72顶半川剧戏帽制法,我希望能将这门技艺传下去。”

  上百道工序制作一顶戏帽

  铁丝、牛皮胶、纸板、雕刀、钳子、油漆、石灰……要制作一顶戏帽可不简单,材料工具一大堆。要做成一件成品,陈古福说至少要10天,至少上百道工序。“别看这些帽子个个流光溢彩,可主要材料都是纸板。”他告诉记者,先要把纸板剪成需要的形状,然后用烙铁将其烫成帽子形状,弯曲凹凸匀称;接下来再用雕刀雕刻龙、凤等造型,或用铁丝、珍珠等做成珠花;再将这些造型各异的龙凤、珠花插到帽子上,还要在需要的地方涂上金粉或颜料,让帽子有金属质感;有的帽子还需要在表面蒙一层刺绣的缎子,而且要做到表面光滑,难度很大。

  戴着一副老花镜的陈古福,一边仔细打磨着手中的小官帽一边向记者介绍:“川剧中这驸马帽是72顶半官帽中最难做的一种。”他说,这顶帽子除有前块、后块外,还有五根梁、一块前牌,帽子正中的牡丹花、插在帽子两侧的过江龙等也都很有讲究。陈古福做的戏帽,各个部件都可随意拆装。记者看到,插在帽子上的金色过江金龙虽只有2厘米长,但龙身上的鳞片清晰可辨。“这些都是用针尖一个个地刺出来,然后在点状突起部分再刷上金粉就行了。”他指着鳞片详细地解释道。

  拜师名家苦学整十年

  陈古福曾任职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,1998年,单位选送他去学做川剧脸谱艺术品,师从著名老艺人廖光荣,一学就是10年。10年间,他将制作川剧硬帽的绝活一一学到家。他告诉记者,整套川剧小硬官帽是72顶半。帽子怎么会有半顶呢?“那半顶专指老旦戴的羊角帽。”他笑着解释,因结构简单,仅用于束头发,只有后块没有前块,故称半顶。“另72顶分文堂、武堂,文堂又分县官帽、状元冠、太师帽、小王冠等,武堂分小帅盔、二郎叉、紫金冠等。”他说,每个戏帽都有详细的制作图纸。

  陈古福说,他想招个徒弟,将手艺传下去。对徒弟的要求,他提出,首先要会写毛笔字、绘画,最重要的是必须懂川剧,“否则,做出来的帽子就只有外表,不能体现川剧的精髓。”

  妻儿齐上阵

  昨日记者在展览现场还见到了陈古福的儿子和妻子。妻子魏淑荣告诉记者,受丈夫影响,她和儿子陈麟都对川剧戏帽产生了兴趣。她以前是成都齿轮厂工人,从不懂刺绣,为了支持老陈做川剧小硬帽,她自己钻研,如今刺绣水平已相当高。帽子上常用的龙、凤、花草、云彩等图案,她都可以信手拈来。儿子陈麟高中毕业后,平时除了看一些川剧方面的书籍外,就跟着父亲学手艺,如今,他也可以制作出精美的脸谱和一些简单的小硬帽了。“此次参加双年展,我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川剧戏帽,希望这门技艺代代传承。”陈古福说。

  双年展精彩提前看

  微型发编、漆器将“洗你眼睛”

  今天成都文艺双年展上,微型发编、漆器将“洗你眼睛”。展览上,你将看到张德瑄的微型发编。这种由成都“发编张”第三代惟一传人张德瑄创作的作品还真不一般:张德瑄利用细细的头发丝编出逼真传神的人物肖像、名人字画等。人的头发直径仅约0.05毫米,张德瑄用纯手工在一平方厘米内编入约200根头发细丝,一件看起来小小的发编作品要耗费艺术家一个月甚至数月时间。

  宋西平制作的四川漆器也令观众大开眼界。宋西平介绍,漆器制作工序十分繁复。首先要将木块(一般是楠木、杉木、桃木、梨木等较讲究的木材)悬起来风干,车制成型,然后涂上调了石膏、黄泥的生漆;再一遍又一遍地上漆、打磨,每次上漆都须自然干燥后才能打磨……最后磨平、抛光,连续上3道漆(或红或黑或金),干燥后才开始在上面绘画或镶嵌金银进行镌刻。

  舞蹈主题演出令人期待

  文艺演出将继续精彩,以舞蹈为主题的演出贯穿今天。

  上午10∶00—10∶40《七彩童年》儿童文艺专场将上演舞蹈《阳光小达娃》《苗女》《小小竹娃》,独舞《儿童精品独舞串烧》等。

  上午11∶00—11∶40为《我们的家园》舞蹈专场,将有《蜀宫乐舞》《秀色》《红珊瑚》《高山情》《美阿里》等经典舞蹈节目上演。

  下午2∶30—3∶10《秋天的畅想》舞蹈专场《父亲》《花腰花》《盛妆舞》等舞蹈节目令人期待。

  下午4∶00—4∶40为《祖国情怀》舞蹈专场,将有《欢腾》《举杯欢庆》《欢腾高原》《中国妈妈》等舞蹈节目上演。

 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嘉 报道摄影 朱大勇
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
 
关注艺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