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>> 校园内外>> 新闻动态>>正文内容

全国舞蹈比赛在成都落幕 四川11节目获奖

 

  (记者 陈蕙茹 摄影 王若冰) 昨晚,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在成都落下帷幕,这场舞林大会最华彩的时刻降临,比赛从156个节目中评出61个“文华舞蹈节目创作奖”和23个“文华舞蹈节目表演奖”。“四川军团”两个群舞《父亲》《呼唤绿荫》夺得创作一等奖和表演奖。

  本次全国舞蹈比赛从10日开始,共举办了9场复赛、4场决赛。共有156个作品进入复赛,61个作品进入决赛。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名舞蹈演员参与角逐。比赛共分独舞、双人舞、三人舞,并首次引进了“小型舞剧”等项目的比赛。四川有13个节目入围决赛,最终群舞《父亲》《呼唤绿荫》一举夺得群舞组创作一等奖和表演奖;《棒棒军》《麻辣乖幺妹》以及成都文化艺术学校的《背靠背》获群舞组创作三等奖;双人舞《风雨同舟》捧走“独舞、双人舞、三人舞”组别创作二等奖。

  四川军团在群舞的优势此次继续保持,群舞组创作一等奖共有《士兵与枪》《那年剪短发》《父亲》《呼唤绿荫》4个作品,四川就拥有两个。一位评委表示,本次参赛作品纷纷挖掘现实题材,积极探索创新,但真正拉开距离的还是编导、舞者对题材的领悟力,光有高难度技巧不行,光有花哨的表演也不行,编导切入角度独到,舞者一举一动,一个眼神、一次旋转都要从心灵上去感受作品,让观众看懂舞蹈要表达的内容,引起共鸣,这才是关键。

  记者视线

  “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舞蹈比赛”

  陈蕙茹

  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昨晚落幕,大奖花落各家,纵观本届比赛“文华舞蹈节目创作奖”夺金的舞蹈,《士兵与枪》《那年剪短发》《父亲》等,无一不是直指人心,激起了观众强烈震撼和共鸣的优秀作品。比赛复、决赛评委组组长舒巧说,在四川的这次比赛有划时代意义,第一次限定参赛作品必须是“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”,就是希望能克服舞蹈创作长期的弊端,唤起编导对现实的关注,多创作大家喜闻乐见、感动心灵的作品。

  众所周知,全国舞蹈比赛是舞蹈专业领域政府最高赛事,本届比赛在舞蹈创作导向上的突破,意味着中国舞蹈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拐点:注重比拼大场面和形式感的舞蹈,将被越来越多贴近现实、贴近生活、贴近大众的舞蹈取代。

  在本届比赛之前很长一段时期,许多舞蹈陷入了一个误区:注重比拼形式、场景,追求服装、道具、灯光的精致和华丽,场面的热闹,形式大于内容,观众不知所云。事实上,一个优秀的舞蹈,更应强调内功的修炼,应该是对当下社会生活深切的关注,感动观众的心灵,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作品。在舞蹈历史长河中,每一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作品,比如四川唯一入选20世纪华人经典舞蹈的冷茂弘的《快乐的罗嗦》、杨丽萍的《雀之灵》、张继钢的《千手观音》,无一不是独具匠心地在舞者的举手投足间,将生活之美发挥到极致,打动观众,让观众难以忘怀。

  对于本次限定两大题材,之前有人还有微词,认为可能会限制编导的发挥,组委会也一度担心参赛作品的数量,但156个作品亮相蓉城舞台,应接不暇的13场比赛,场场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舞蹈。这些作品中有将“男人的阳刚之美、军人的坚毅之美、勇士的力量之美”诠释得淋漓尽致的《较量》《士兵与枪》,有让人激情澎湃的《长河吟》,有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的描写深沉父爱的《父亲》、博大母爱的《中国妈妈》,还有创意新颖让人拍案叫绝的《那年剪短发》……

  正因为这两道“命题作文”,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,大赛第一次对编导水平、才华来了个全国大检阅,一大批优秀的舞蹈脱颖而出。这些作品涉及内容之广、触及题材之深刻、表现方式之独到,鲜明地勾勒出了第七届中国舞蹈比赛的主色调——那就是无论现实题材还是革命历史题材作品,都非常贴近现实,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——总有一种力量,舞动我心。可以说,本届舞蹈比赛,是向经典的回归,更是一种创新与开拓。
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
 
关注艺校: